在中国,人们喜欢在大门两端放置一对石狮子,作为看门护院、镇宅辟邪的神兽。狮子虽然和老虎同被列为“百兽之王”,但确实地地道道的舶来品,我们知道东北虎、华南虎,平时有听过非洲狮、美洲狮,却从未听过亚洲狮,因为狮子的原产地不在中国,而是在非洲、印度、南美等地。可是这个进口而来的狮子,却打败了老虎成为中国的看门神兽,究竟为什么狮子会成为中国人的看门神兽呢?这要先从狮子的起源说起。
珍稀的舶来品引人称奇
狮子正式踏上中国的土地,是在东汉时期。那时候,匈奴势力彻底地衰落,西域各国臣服,在汉章和元年,安息国王向中国献上了第一头狮子,人们对狮子开始有具体的认识。在《后汉书》中记载安息国:“章帝章和元年,遣使献师子、符拔。符拔形似麟而无角。”而后,狮子被当做贡品,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中国大地上。
狮子作为贡品,初来乍到,大多被圈养于帝王园囿中,普通人难得一见。民间只知道有这么种动物,很厉害,却不知详细。在杨炫之《洛阳伽蓝记》中有这么一段记载,北魏孝庄帝时,波斯国献狮子,孝庄帝看到狮子长得威风凛凛,一副王者之气,心中很好奇:狮子和老虎谁厉害呢?于是,将狮子和老虎一起养在了皇家园里,结果园中的虎豹,见到狮子,都闭目低首,不敢仰视。孝庄帝大为感慨,从此中国古代帝王都认为狮子是真正的百兽之王。
狮子尊贵,不可侵犯的形象也慢慢广为流传。
佛教的传入更添神话色彩
狮子由舶来品,渐渐成为辟邪瑞兽,其中佛教传播的作用也不可忽视。
在东汉时期,佛教传入中国,而佛教的发源地印度却是狮子的产地之一。在印度佛教中,狮子有着维护正法、威慑四方,降服心魔,示道开导等之意。传说,释迦牟尼佛出生之时,有五百狮子前来朝贺,并为其护法。而佛所坐卧之处也被称为“狮子床”、“狮子座”。佛教中,文殊菩萨的坐骑便是狮子。可见,在佛教当中,狮子乃是能辟邪保佑的灵兽。《楞严经》云:“我于佛面,助佛转轮,因狮子吼,成阿罗汉。”高僧讲经时,常常因此以狮子吼比喻助人破迷开悟的梵声。
佛教的传播,影响了人们对狮子的观念。因为民间很多人并没有真正见过狮子,所以狮子在人们的想象中,渐渐成为能辟邪驱魔的瑞兽。
石狮走向民间成守门神兽
(镇墓石狮)
由于各国贡狮的增多,以及佛教的广泛传播,关于狮子的记载愈多,也绘画雕刻上面也多有见到狮子的身影。狮子也随之慢慢走向民间。最早狮子被用来镇守陵墓,驱魔辟邪保佑墓主。四川雅安高颐阙石兽,刻于东汉建安十年,是现如今最早的石狮,名曰“天禄”、“辟邪”,带有西域狮子部分特征。而在江苏南京至丹阳,有一座南朝帝王墓,墓前的镇墓石兽,每件高宽达3-4米,背生双翼,张口吐舌,实质上就是西方狮文化基础上增加中国神话元素,成对的巨大狮子颈部一律披长毛,仅其中一头前爪抚一小狮表示雌性。
狮子避邪纳吉的作用,使得当时的人们会在乡间路口设立石狮子与“石敢当”,希望它们能够镇宅、避邪、保护村寨的平安。除此之外,石狮子还有预卜灾害,彰显权贵和艺术装饰的作用。传说,狮子有预卜灾害的灵力。如果遇到洪水、地震等自然灾害,石狮子的眼睛就会变成红色或流血,人们根据此征兆,便可采取应急避难。
根据《元代石狮趣谈》考证,在唐朝时,用石狮子等瑞兽来护卫大门以初具雏形。那时候,石狮子雕刻艺术达到了顶峰,并且采用传神的创作方法,石狮子已经摆脱西域狮子的特征,完全中国化了。而后,经过相沿成习,人们渐渐把在大门前摆放石狮子当成一件祥瑞的风俗。而且,石狮子的摆放也甚有讲究。首先,石狮子必须是一公一母,左雄右雌,与我们平常所言的“男左女右”相对应。并且,公狮子的爪下往往会踩着一个象征权利的绣球;而母狮子的爪下则踩着一只小狮子,象征着母爱和子孙兴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