修钟表
手表,作为昔日的结婚“三大件”之一,备受人们的爱护,坏了甚至稍有磕碰刮擦就会拿去修理或保养,钟表维修行业的生意红火一时。而这些维修师傅们,因其技术高超,被人们称为“方寸世界里的艺术家”。
一张桌子,一个工具柜和两把凳子,这些就是修表师傅陈钟赏修表摊的全部家当。刚摆好摊位,这生意就上门了。从顾客手中接过一块手表,了解顾客诉求后,他熟练地从抽屉里拿出工具,开始忙活开了。任谁也想不到,眼前这位手脚利索的老人,已是耄耋之年。
在陈老的记忆里,在上世纪80年代,佩戴手表的人很多,也就带动了钟表维修行业的发展。那时钟表社成员就是五十多位,有时候都忙不过来,生意非常红火。后来,由于钟表社起火,他就出来自立门户,在老街上摆摊。这期间,由于街区改造,兜兜转转了几个地方,后来辗转到了和平街。之后,就一直在这条街道上,为顾客维修各式各样的钟表。
现在陈老接的活,几乎都是换电池或者是修手表链。如今,随着电子表、石英表的流行以及一些手表经销商提供售后维修服务,机械表市场和修表业逐渐日薄西山。另外,大多数人都习惯了用手机看时间,真正戴表的人也大不如前。相较于过去,活计少了很多,但陈老还是坚持每天上午9点左右开摊,坐在这方工作台前,守着这些老古董,重复着同样的工作。就这样,日复一日,任由眼前的指针一次次划下生命的年轮。
精工织补
衣物脱丝、跑线、破洞。这些不起眼的问题,却能影响衣物的穿着美观。在过去那个机械不发达的年代,衍生了一种“天衣无缝”的手艺活——精工织补!利用衣物的原线,按照布料纹路,不添一布一线,令破洞天衣无缝。
曾经扎堆街头缝补的场景,也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。在石狮中百,有一家织补店是如今少有的留存。两代织补艺人*素明和施银雅守在这里,一针一线,继续着这份日渐式微的手艺。
眼前这位熟练操作缝纫机的老人,就是*素明。今年已经66岁的*阿姨,年轻时辗转几个行业后,最后做起了专业织补的手艺活,帮助有需要的市民织补破旧的毛衣、裤子、大衣等等。那时候,她才30多岁。
由于不同的布料有各自的纹路,平纹好弄,斜纹稍微难点,最难的是纹路不规则的布料。所以要想真正做到“天衣无缝”,并非易事!所以每次帮客户织补衣服,她都会先仔细查看一番,跟客人说清楚,大致能补到什么样的效果。
靠着这门手艺活,母女俩撑起了老字号的门面。当年,*素明用一针一线,为一个家庭织出希望。如今,施银雅继承了母亲的手艺,打出了两代人精工织补的好口碑。而这口碑的背后,一针一线的积累,是一分一秒的